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20 4 4 2.54MB 69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I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 ....................................1
§1.1.2 国内产业发展新环境 ....................................1
§1.1.3 省市产业发展新情况 ....................................3
§1.2 研究内容和价值 ............................................5
§1.2.1 研究内容 ..............................................5
§1.2.2 主要的创新点 ..........................................5
§1.2.3 研究价值 ..............................................6
§1.3 研究方法和全文结构 ........................................6
§1.3.1 研究方法 ..............................................6
§1.3.2 全文结构 ..............................................7
第二章 现代产业体系理论研究综述 ...................................... 9
§2.1 国外现代产业体系理论发展回顾 ..............................9
§2.1.1 现代产业体系理论基础 ..................................9
§2.1.2 现代产业体系理论发展历程 .............................10
§2.1.3 国外现代产业体系理论发展小结 .........................11
§2.2 国内现代产业体系理论研究回顾 .............................12
§2.2.1 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研究 ...............................12
§2.2.2 信息产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关系研究 .....................13
§2.2.3 现代产业体系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研究 ...............13
§2.2.4 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途径研究 ...........................15
§2.2.5 国内现代产业体系理论研究小结 .........................16
第三章 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19
§3.1 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机制 ...................................19
§3.1.1 传统产业体系基本特征 .................................19
§3.1.2 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蜕变的机制 .................20
§3.1.3 现代产业体系组成要素 .................................21
§3.2 现阶段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22
§3.2.1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时代背景 ...........................22
§3.2.2 现阶段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容 .........................23
II
§3.3 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4
§3.3.1 理论基础和构建原则 ...................................24
§3.3.2 国际标准比较指标体系设计 .............................25
§3.3.3 国内同类地区横向比较指标体系设计 .....................27
§3.3.4 评价方法设计 .........................................29
第四章 温州产业发展现状的综合评价 ................................... 31
§4.1 温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水平评价 ........................ 31
§4.1.1 相对于国际标准的绝对水平评价 ........................ 31
§4.1.2 同类地区横向比较的相对水平评价 ...................... 31
§4.2 温州产业发展的优势基础 ...................................33
§4.2.1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33
§4.2.2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35
§4.2.3 产业布局日渐完善 .....................................36
§4.2.4 技术创新渐具实力 .....................................36
§4.2.5 产业环境不断改善 .....................................38
§4.2.6 民营经济保持活跃 .....................................38
§4.3 温州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9
§4.3.1 产业结构优化滞后 .....................................39
§4.3.2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42
第五章 温州产业发展环境的系统分析 ................................... 45
§5.1 金融危机下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 45
§5.1.1 产业经济全球化 ...................................... 46
§5.1.2 产业结构知识化 ...................................... 46
§5.1.3 产业发展生态化 ...................................... 47
§5.2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方向 ...................... 47
§5.2.1 产业投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48
§5.2.2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转型方向 ...................... 49
§5.3 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产业发展重点 .......................... 51
§5.4 温州产业发展环境的机遇和挑战 ............................ 52
第六章 温州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 55
§6.1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 .............................. 55
§6.2 温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重点 ............................ 56
§6.2.1 强化健全自主创新体系 ................................ 56
§6.2.2 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 ...................................56
III
§6.2.3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58
§6.2.4 优化提升生态农业 .....................................58
§6.3 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 58
参考文献 ............................................................ 6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64
.............................................................. 65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
在以市场扩张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产业微观主体的企业,其生
产、销售等活动逐渐跨越国界,依据资源配置的效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统计资料显示,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跨国公司数量达6.3万家,控制着世界近
31
的生产、
32
的贸易、70%的专利及技术转让和近85%的外国直接投资。跨国公司
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使得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来自全球
范围的影响。全球经济的地理变化正是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对投资与否的决策,尤
其是对投资区位的决策而促成的(Peter Dicken,2003)。
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新科技革命的爆发,跨国公司的内部生产能
力得到提升,推动了产业分工由最初的不同产业的全球分工发展到企业内的全球
分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按区位优势进行价值链的配置与协调,采取垂直分
工和水平分工并举的方式进行全球产业整合,推动世界各国的产业体系嵌入到全
球一体化分工网络。由此,加剧了产业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产业链逐步在全
球范围内延伸,国际产业体系逐渐成形。
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所形成的国际产业体系中,借
助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带动作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展到由以技术革
新和产业融合为代表的国际技术分工所决定。一国产业的发展路径日益受到国际
贸易、外国直接投资、产业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渗透和扩散效应的影响,产业升
级、技术贸易呈现全球化趋势。各国纷纷利用新一轮世界性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
的机遇,推动本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培育或强
化国家竞争优势。
§1.1.2 国内产业发展新环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开始向重化工业阶段升级。这一时期,产
业发展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方面,根据产业的全球价值链环节分布情
况,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大多处于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
节,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世界经济论坛对20072008年度各国的全球竞争力相
关排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产业的竞争实力。相关评价指标排名结果显示中国
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温州市为例
2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大,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竞争优势亦不明显(如
1-1)。
1-1 20072008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国、印度比较
指数
中国
印度
全球竞争力整体指数
34
48
基本条件
44
74
创新与成熟度要素
50
26
效率增强因子
45
31
企业竞争力指
57
31
企业经营和战
54
27
国家企业环境质量
57
33
金融市场成熟
91
33
最近技术可获得性
79
31
资料来源:Michael E. Porter, Xavier Sala-i-Martin,Klaus Schwab.2009.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72008.World Economic Forum.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问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
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中国现行产业体系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基本在40%
左右(如图1-1),尚不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1-1 2000-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
在这种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下,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剧了资源和环境
压力。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着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导致资源利用率
低下,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如2007年中国能耗总量近27亿吨标准煤,占世
界能耗总量12.92%同期GDP只占世界总量6.33%2000年至2008年中国GDP的增
长率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较快增长,同期的能源消费增速则经历了较大的起伏(如
1-2)。
摘要:

I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1§1.1.2国内产业发展新环境....................................1§1.1.3省市产业发展新情况....................................3§1.2研究内...

展开>> 收起<<
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温州市为例.pdf

共69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9 页 大小:2.54MB 格式:PDF 时间:2024-11-2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