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国汽车定价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11 4 777.83KB 62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开题来源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国汽车定价问题研究》论文的课题来源于:
2003 08
月至 2003 12 月期间,我参与了上汽大众服务物流研究项目的市场研究工作。
项目背景是:上汽大众发现在整个供应链上其原有核心企业地位正面临着多方面、
多层次的威胁和挑战。项目成果研究表明,汽车配件价格问题是上至供应商、
造商、下至分销商和客户都密切关注的问题。因而建立一个完善的汽车供应链
格体系,是今后学术界、咨询界和企业界研究的重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汽车业步入家电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后尘,我们所
要考虑的问题,不是一味地降价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是在考虑保证行业利润
前提下通过怎样的手段来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的
息沟通和处理能力,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等途径来保证企业的利润。
用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思想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水平,同时实现供应链上各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国汽车定价问题研究》考虑的是通过提高供应链管理
整体绩效,并通过一定的供应链上的定价分配利润的理论方法探讨,提高整个
车供应链的竞争力,探索一条有效解决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的降价问题的道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 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程度,尤其是中国汽车产业(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影响更是如
此。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汽车市场的竞争如今已呈现出激烈化和白热化的
程度。各汽车厂商纷纷通过价格战达到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进入 2003 年以来,
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更是日趋激烈,一些车型和企业,不断推出价格新基准,起
到了汽车降价“领头羊”的作用。而且与往年相比,2003 年国产车的价格调整周
期由原来的 8个月缩短为 3个月,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汽车厂商为赢得市场份
不得不以季度为单位进行价格调整。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汽车的价格将呈不断下
降的趋势。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这样一种国际竞争环境下,如何应对国际、国
内两种市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合理地对中国汽车进行定价以实现与国际
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国汽车定价研
2
汽车厂商“同台演出”,正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界及相关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国汽车定价问题研究是试图从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新的
视角,运用满足个人理性与整体理性的博弈论的思想,通过制定价格及建立合理
的利润协调机制来合理分配整个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利润的方法。实现供应链合
作的长期、稳定,达到提高整个供应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本文在还对目前
国际及国内汽车行业的战略性定价方法与策略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
环境下的定价方法,为中国汽车企业在汽车定价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新
的尝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
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运行的影响,企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定价的定价
理论与定价方法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削弱了市场化定价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国内定价理论与方法的著作一般包括两种类型:财务价格理论,即基于财务成
核算产品价格制定,如曹猷木的《现代企业定价学》余兴发等的《现代企业定价
--理论与应用》等;或者主要以西方价格理论为基础,如冷守一的《西方价
概论》、万解秋,李慧中的《价格机制论》;国内有关价格与定价的论文总体看来
实务性重于理论性,近年围绕知识产品的研究较多,对产品定价的理论深入分
较少,堂小我等在产品定价方法,如两部制定价、高峰负荷定价等方面做了较
入理论研究,但依然是沿袭传统定价理论的思路,针对特定产品进行。
目前供应链的研究正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陶文源(2003)[1]针对两级供
应链的合作定价问题进行的;柳键、马士华(2001) [2]针对两级供应链合作关系及其
契约进行了研究;牟德一(2003) [3]对基于博弈理论的供应链决策进行了研究。但针
对供应链领域的三级供应链定价和利润分配情况的研究还没有。
§1.3.2 国外研究
现有产品定价主要以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产品定价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针对明确的特定产品展开。但在现实经济中,特别是买方市场条件下,市
产品推陈出新、日新月异,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与内部生产条件变化十分迅速
因此,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其决策不再局限于单一企业内部产品
产量与价格选择,出现了联合定价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3
1、定价策略
(菲利普.科特勒, 2003)认为定价应与公司的整体战略联系。产品所制订的价
格不再是产品的成本,再加上行业过去的平均边际毛利作为产品的价格。定价
该必须结合以下几点计算得出:1)定价与营销战略相结合;2)定价与价值前景相结
合;3)按照细分价值来定价并提供服务;4)按照细分成本和竞争形势来制定价格。
2、动态定价模型
与以往讨论的定价方法和技术(只是确定了某一时点的最优的或者令人满意
的价格水平)不同,动态定价模型明确地考虑了成本和需求的变化,确定了一种
最优的价格途径而不只是一个最优价格水平。包括成本动态地模型主要集中于经
验曲线效应。目前,大多数动态需求模型都是建立在 Bass(1980) [4]的扩散模型
(diffusion model)的基础上Parker(1992)Horskey(1990) Gijsbrechts(1993) [5]
分别综述,并进一步讨论了这种动态模型;Scott Borg and David Pyke(2002) [6]从模
拟变化的供求曲线的角度研究了动态定价模型;Joseph M. HallPraveen K.
KopalleDavid F. Pyke[7]研究了超出生产能力的供求情况下的静态和动态定价模
型。
3、考虑竞争对手对价格的反应
将竞争行为模型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在博弈论基础上的。(Moothy1985
价格竞争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也有考虑竞争环境的总体改变(新竞争者的进入,
Eliashberg and Ieuland1986;复制品的威胁,Nasciments and Van Honacker1988)
和价格信息和价格决策的改变[5] (包括简单的反应模型和复杂的反应模型。如,竞
争者通过他们自己的价格上的改变来对价格行为做出反应;或动用所有的营销组
合手段来报复)时对产品定价问题的研究等。
4、联合定价
企业之间由传统的买卖关系转变为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国内外大多
数学者对合作问题的研究在宏观层面上集中通过企业间收购、兼并、相互持股等
形成战略联盟这一问题上,在微观层次上注重于供应链的设计和管理。已有的研
究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定性归纳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企业外
部和内部的背景和原因(Corbett.C.J1999; Helper.S.1998; Lehtinen U1990)合作
伙伴的选择方法(Maloni.M.J1997)、供应商主导和分销商主导等不同情况下合
伙伴关系的管理( Besaou M1997)等问题。也有对如何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战略
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国汽车定价研
4
和竞争战略建立相应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带来什么利益以及衡量方法
等问题的研究(Cachon G P.1999) [5]Charles J. CorbettUday S. Karmarker(2001)
[8]研究多级供应链合作情况。
§1.4 论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
§1.4.1 论文研究的重点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结构做一简单概括;
第二章对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理论、汽车行业供应链及博弈理论等概念进行阐述;
第三章、第六章分别对影响汽车定价因素、制定汽车定价方法和定价策略进行
纳总结;第四章建立三级供应链定价模型,以此模型对三级供应链上序贯决策
合作博弈模型和利益共享合约下的供应链合作模型进行分别研究,推导出两种
况的利润情况,并得出利益共享合约下的供应链定价能使整个供应链整体绩效
到最大;第五章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供应链上供应商、制造商
销售商的个人理性问题进行研究,要达到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合作,整体利润最
化只是实现供应链合作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供应链上企业的个人理性和集体
性时,才能保证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第七章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模拟汽车定价过程,得出供应链共享合约定价的优越性。
第八章对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1.4.2 论文的创新
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的定价模型是建立在三级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的三级供应链情况
更符合现实供应链的运作,以往国内的研究都是进行两级供应链的定价研究。
此为创新之一。
2、本文在模型构造中:首先以简单的三级供应链模型推导出复杂的三级供应链模
型,最后再把三级供应链模型简化为两级供应链模型,使我的研究与目前两级
供应链的模型研究联系起来,这是创新二。
3、前人在进行供应链合作定价的研究中,只对模型进行推导,没有举例,只限于
模型的纯理论研究。本文通过模拟一个例子来更好的阐明我的结论,并根据定
价过程把整篇论文原本分割的章节系统地连贯起来。为供应链管理下的定价的
探索了一条进行实施运用的道路。此为本论文创新之三。
第二章 基本概念
5
第二章 基本概
§2.1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在生产制造业中出现了大量新的制造技术、管理战略(理念)与手段,使得
商有机会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这些战略与手段,如,精益制造(LP)
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生产(JIT)的思想等,为实施与完善这些战略,各企
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ERP
在企业中的广泛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VMI
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战略,对双方来说都是以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
的可获得性,在一个互相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
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9]这一些都为供应链管理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他们增加利润、
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下一步措施。与此同时,各国企业目前投入与供应链管理相关
的活动中的费用正逐年递增。一些著名的跨国集团,如 DELLP&GHP
WAL-MART 作为供应链管理成功的优秀案例在企业界广为传诵。
§2.1.1 供应链
关于供应链(Supply Chain SC),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许多学者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比较常用的提法有,供应链是由在满
足一个顾客需(直接或间接)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企业所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910]
供应商
供应商
供应商
供应商
供应商
核心企业
采购 制造 配送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2-1 供应链示图
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国汽车定价研
6
目前最为代表的供应链的定义表示如下: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材料
供应商、制造商、物流企业、批发商、零售商、顾客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
成员的连接(Linkage)组成的链状结构或网状结构。[910] 如图 2-1
供应链也常被称作物流(logistic)网络,但这样的描述仅涉及其物质结构,除
此之外还有信息流、资金流。这三种流联系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企业为一个集成
的系统,而非孤立的节点。供应链在组织结构上介于完全集(即由一人统一做
出所有阶段的决策)和各成员完全独立工作(即决策时不顾及其它成员的利益)
间。
供应链存在于所有的服务行业和制造行业中,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但是它
们在结构和复杂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企业怎样选择供应链结构是供应链研究
的核心问题。企业要考虑所处的环境,产品的需求性质和供应链的功能等因素来
为企业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供应链,而不是仅仅去模仿那一些成功公司的供应链结
构,更不是去选择最好的供应链。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的马歇尔﹒L﹒费舍
尔教授的供应链选择模型可以很好的表示这一理论。 (见图 2-2)
A
实用性产品 创新性产品
高效供应链
快速供应链
需求的性质
供应过程划分
C
B
D
2-2 费舍尔模型[11]
企业设计有效的供应链一般要考虑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步,企业首先要区分
产品需求的性质,即区分产品是实用性质的或创新性质的。实用性产品的特点是:
实用性产品具有价格敏感性,需求稳定可以预测,容易形成市场竞争,且市场协
调很容易。创新性产品的特点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产品的生命周期短,
品具有高利润等性质。第二步,企业要把握供应链的两个基本功能,即供应链的
实物功能和市场协调功能。其中,供应链的实物功能是指供应链通过将原材料转
化为零部件,最后成为制成品和在供应链各个不同地方之间的运输的功能。供应
链的功能入市产品合与的产
式相匹配。第三,企业根据产品的需求性质及供应链的功能,考虑实现某一侧重
功能的成本,设计出企业最适合最有效的供应链。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1.1开题来源《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国汽车定价问题研究》论文的课题来源于:2003年08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我参与了上汽大众服务物流研究项目的市场研究工作。项目背景是:上汽大众发现在整个供应链上其原有核心企业地位正面临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威胁和挑战。项目成果研究表明,汽车配件价格问题是上至供应商、制造商、下至分销商和客户都密切关注的问题。因而建立一个完善的汽车供应链价格体系,是今后学术界、咨询界和企业界研究的重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汽车业步入家电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后尘,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一味地降价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是在考虑保证行业利润的...

展开>> 收起<<
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国汽车定价研究.pdf

共62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2 页 大小:777.83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