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管理信息化的VG公司ERP业务流程优化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5 4 754.87KB 63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企业应与国际接轨,
管理模式也要和国际接轨。企业能否稳步健康地发展,增强竞争力,适应新的经
济环境,关键在于能否实施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而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环境以及竞争环境,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
内容都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战略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
所认知。
在成本管理上,很多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管理,应该说成本管理的信息
化水平在各个企业中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实践。但是为了在“速度经济”中把握
市场、抢占先机,这就需要对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于动态地
捕捉市场需求变化,提出应对方案。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与成本信
息相关的管理信息,从而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集中的有效管理、控制和配
置。
ERP 系统正是通过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相融合,建立了成本管理一体化。在
此基础上财务成本部门和其他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便于事前预测,从而使决策
层利用充分的时间考虑战略管理决策。同时通过整合性的功能化财务成本数据的
搜集和整理,使财务成本数据处理真正达到及时性、准确性。ERP 实施后,将实
时业务信息处理流程嵌入到财务管理过程中去,财务人员可以直接关注实际业务
过程,实现实时控制事中业务,从而致力于充分发掘这些信息的价值,分析研究
如何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益。
ERP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成功的例子虽有,但存在的问题很多,
要表现在企业引进ERP系统时不仅浪费大量资金,而且ERP系统最终也没有给企业
带来设想的经济效益。ERP对我国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2005年,据统计,
我国已有千余家企业购买了MRPII/ERP软件,投资逾80亿元,但成功率只有10%
20%国外的企业也仅有40%左右成功的纪录。[2]2008年初,中国企业信息化失
[1] 龚玮. 我国ERP实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7(10):220
[2] 李奔波,陈升,强海涛等. 中国企业ERP实施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现代财经,2005,25,
(6):34-38
基于成本管理信息化的 VG 公司 ERP 业务流程优化研究
2
败率依然高达50%以上。[3]
很多企业实施ERP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问题,其中流程、组织、文化、
数据和制度问题则是关键。
ERP是基于流程的信息系统,它的实施必然给企业的流
程带来影响,同时企业已有的流程合理性也必然影响ERP的实施。[2]中国信息经济
学会也曾揭示了中国企业ERP失败率高的10个深层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缺少对
信息化理论的实证研究。
本人所在的企业 VG 公司成立于 2005 年,该工厂主要研发、设计和制造汽车
和摩托车用以及其他非金属制品模具用 HPT 系统、操作装置及其相关部件。该公
司的产品绝大多数属于客户定制产品,企业在成立伊始就选择了实施 ERP 系统。
VG 公司实施 ERP 之后,在实施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主要问题在于企
业忽视业务流程管理,使得企业的 ERP 实施处于半人工半信息化的尴尬境地。在
很大程度上浪费了 ERP 的管理资源,而更为严重的情况是,ERP 实施不利给企业
管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面对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质量、如何提高成本信息时效性等问题,
课题所
要研究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成本管理自身的咨询和诊断作用,通过相关的方
法,探讨如何利用成本管理信息对 ERP 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改进及监控,从而达
到实施规范有效的企业 ERP 业务流程,进而改善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提供企业管
理水平的目的。
面对诸多企业ERP实施失败所反映的业务流程问题,同时面对VG公司ERP
施中的业务流程问题,笔者认为基于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对VG公司的ERP业务流
程进行研究恰恰是对企业信息化理论的一个实证研究。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几个部分,课题的主要研究框架见图1-1
[3] 陈世阳.IBM 三哭换来客户一笑.IT 时代周刊,2008234-39
第一章 绪论
3
1-1 课题结构框架图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来源及意义;第二部门对成本管理、信息
化、ERP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分别做出相关的理论阐述;第三部分是对VG公司的ERP
实施现状的介绍;第四部分是对VG公司ERP实施当中在业务流程方面的问题进行
分析,针对问题对业务流程予以改进和监控,对于改进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用
监控的方法予以弥补其不足,最后一个部分是课题的结论部分。
2.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需要运用的主要方法包括:
1)实地调研法:通过在企业中的实地调研,搜集相关的研究数据;
2)案例分析法:通过企业实际案例研究来分析解决问题。
这些方法基本满足本课题研究的要求。当然,课题将会针对研究中遇到的实
际问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并根据情况随时做出调整,以适应不同研究内容
的需要。
课题来源及意
成本管理信息化及 ERP
业务流程基本理论
VG 公司 ERP 业务流程
现状及存在问
VG 公司 ERP 业务流程
的分析和诊断
VG 公司 ERP 业务流
程改进
VG 公司 ERP 业务
流程监控
结论
基于成本管理信息化的 VG 公司 ERP 业务流程优化研究
4
§1.3 相关概念界定
1.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 BOM
物料清单是一个完整的、正式的、结构化的关于组成一个产品的部件清单
该清单包含每个部件的物料编号、数量和计量单位。物料清单是 MRP 的基础,
于产品成本来说物料清单决定了哪些材料将被计算进产品的成本,以及计算的顺
序。物料清单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单。这样就
构成了多层物料清单(Multilevel BOMs
2. 工艺路线(Routing
工业路线描述了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执行这些工序的先后
序。如工序 10工序 20 等。除此之外,工艺路线中还包含了每一道工序在哪个工
作中心中执行,需要哪些材料部件以及其他一些和计算生产期、产能和生产成本
相关的技术信息。
3. 生产定单(即生产工作单,或工作单)
生产定单是 ERP 生产模块的重要概念,生产定单定义了什么产品将在什么时
候、什么地点被生产,同时,多少工作、多少资源将被使用,以及定单的成本将
被如何计算。
4.定单状态
一个内部订单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从创建开始到关闭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事件会发生在这个内部定单上。比如,成本将被计划、过
账和结算。状态管理是通知我们在这个内部定单的生命周期里,目前已经到达了
哪个特定的阶段,同时它还控制了在某个特定阶段哪些业务是可以执行的。
在标准系统中设置了四种系统状态:创建、释放、技术性完成和关闭。每
系统状态只允许某些特定的业务,比如不能在订单创建阶段对它进行实际成本过
账。改变一个内部定单状态本身也是一种业务。它是在定单的主记录维护里实现
的。
5MRP
MRP 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编制生产与实行控制的系统,它不仅是一种新
的计划管理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新的组织生产方式。MRP 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
生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变革MRP 是根据总生产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最终产品的交
货日期,规定必须完成各项作业的时间,编制所有较低层次零部件的生产进度计
划,对外计划各种零部件的采购时间与数量,对内确定生产部门应进行加工生产
的时间和数量。一旦作业不能按计划完成时,MRP 系统可以对采购和生产进度的
第一章 绪论
5
时间和数量加以调整,使各项作业的优先顺序符合实际情况。
§1.4 创新与局限
本文不是对企业成本管理流程本身的研究,而是利用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分析的
方法来反映公司在 ERP 实施过程中其他核心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
题,来改进业务流程,同时又反过来影响成本信息的质量,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外,在课题中对业务流程知识及 IT 知识综合运用进行研究是课题在研究方法上的
特点。
本文的研究有其局限性。一是由于篇幅所限,在课题中很难对企业 ERP 业务流
程中的问题反映得面面俱到;二是由于企业所选择的 ERP 本身的特点,改进的业务
流程只能从制度上规范流程,或对业务流程进行事后监控,却无法从技术上强制规
范流程,这是课题所难以涉及的问题。
基于成本管理信息化的 VG 公司 ERP 业务流程优化研究
6
第二章 文献综
§2.1 成本管理理论
1. 成本管理理论的形成
1)萌芽期
一般认为,成本管理理论是从 19 2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但作为成
管理基础的成本核算,却在 15 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它首先产生于人们计算销售
损益的需要。1750 年,英国人詹姆斯.多德森提出分布成本计算法的模式。随后,
由于近代工厂制度的建立,间接制造费用急剧增加,间接费用如何分配到各个产
品中去成为当时成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889 年,英国会计G.P 诺顿在《纺
织工业簿记》一书中,[4]主张将成本分为主要成本和间接费用两大部分,主要成本
按产品进行分配,间接费用则直接转到损益账户中,主要体现在事后对销售产品
的成本按一定方法进行核算,并将企业各年的实际成本进行相互核算,并将企业
各年的实际成本进行相互比较。
2)形成期
1911 年,美国工程师泰罗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将科学引进
了管理领域,提出了“以计件工资和标准化工作原理来控制工人生产效率”的思
想。[5]随后,在会计中“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等技术方法便应
运而生。与以前仅利用过的数值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不同,标准成本法要求预先
制定作为规范的标准数值,在生产经营过程之中,随着生产耗费的发生,就将实
际资金耗费与标准成本值相比较,从中揭示实际耗费脱离标准的差异,以便及时
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调节。进入 20 世纪 30 年代,标准成本的现实性进一步扩大,
最初的标准成本是以长期的平均价格、接近于理论值的效率水平及最高开工率来
制定的,所得的标准化成本是理想标准成本,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特别是在 20
20 年代,尽管制约成本产生的现实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但标准成本却长期固定
不变,因此发生的成本差异太多,不能与管理者的责任相结合,因此人们迫切要
求以现行标准成本代替理想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制定的诞生和发展将成本管理从
事后成本核算向前移到事中成本控制,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生产工人都
[4] 沈海洋. 成本管理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流通领域的应用. 商业时代, 2007,(33):20-21
[5] F.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 团结出版社,1999:87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企业应与国际接轨,管理模式也要和国际接轨。企业能否稳步健康地发展,增强竞争力,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关键在于能否实施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而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环境以及竞争环境,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内容都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战略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认知。在成本管理上,很多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管理,应该说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各个企业中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实践。但是为了在“速度经济”中把握市场、抢占先机,这就需要对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

展开>> 收起<<
基于成本管理信息化的VG公司ERP业务流程优化研究.pdf

共63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3 页 大小:754.87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