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角下的收益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5 4 828.25KB 118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I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4
§1.2 收益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5
§1.2.1 收益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 5
§1.2.2 收益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 12
§1.2.3 收益管理研究新的发展趋势 ........................................................... 14
§1.3 课题研究内容、结构框架及创新点 ......................................................... 16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6
§1.3.2 课题研究思路及结构框架 ............................................................... 18
§1.3.3 论文创新之处 ................................................................................... 19
§1.4 本章小结 ..................................................................................................... 19
第二章 收益管理的基础问题及协同管理模型研究 ............................................... 21
§2.1 收益管理的理论基础问题 ......................................................................... 21
§2.1.1 收益管理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演化 .................................................... 21
§2.1.2 收益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22
§2.1.3 收益管理的基本内涵 ....................................................................... 24
§2.1.4 收益管理的行业应用特征 ............................................................... 25
§2.2 收益管理的协同管理模型研究 ................................................................. 27
§2.2.1 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 ....................................................................... 27
§2.2.2 影响企业收益的三个要素及相互关系分析 ................................... 29
§2.2.3 收益的协同管理模型研究 ............................................................... 30
§2.3 本章小结 ..................................................................................................... 32
第三章 收益管理理论的存量协同研究 ................................................................... 33
§3.1 存量及存量控制的形成 ............................................................................. 33
§3.2 收益管理的存量控制问题及解决方法 ...................................................... 35
§3.2.1 存量控制中的决策变量的选择 ........................................................ 35
§3.2.2 存量控制的决策准则 ........................................................................ 37
II
§3.2.3 存量控制机制 ................................................................................... 38
§3.3 收益管理的存量控制问题及算法模型 ..................................................... 40
§3.3.1 二阶存量控制问题及模型 ............................................................... 40
§3.3.2 多阶存量控制问题及模型 ............................................................... 43
§3.4 本章小结 ..................................................................................................... 46
第四章 收益管理理论的价格协同研究 ................................................................. 47
§4.1 定价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 47
§4.1.1 价格、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 47
§4.1.2 影响定价决策因素分析 ................................................................... 48
§4.2 传统的定价方法分析 ................................................................................. 50
§4.2.1 成本加成法定价策略 ........................................................................ 50
§4.2.2 市场基础定价法策略 ....................................................................... 51
§4.2.3 价值基础定价法策略 ....................................................................... 51
§4.3 收益管理的动态定价问题研究 ................................................................. 53
§4.3.1 收益管理动态定价的基本问题探讨 ............................................... 53
§4.3.2 收益管理的动态定价需求函数的确定 ........................................... 60
§4.3.3 收益管理的动态定价模型研究 ....................................................... 64
§4.4 本章小结 ..................................................................................................... 72
第五章 收益管理理论中的非价格要素协同研究 ................................................... 73
§5.1 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影响收益的关键要素的分析 ..................................... 73
§5.2 收益管理主题的形成及演化 ...................................................................... 77
§5.3 收益管理中非价格要素的协同管理 ......................................................... 79
§5.3.1 非价格要素对收益管理的影响 ....................................................... 79
§5.3.2 收益管理的非价格协同管理 ........................................................... 81
§5.4 本章小结 ..................................................................................................... 84
第六章 收益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 ........................................................... 85
§6.1 商业银行应用收益管理的动因 ................................................................. 85
§6.2 商业银行适用收益管理理论的条件分析 ................................................. 86
§6.3 收益管理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策略背景 .......................................... 88
§6.3.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传统定价方式 .................................................... 89
§6.3.2 基于收益管理理论的定价策略和模型 ........................................... 92
§6.3.3 收益管理的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策略模型需解决的问题 ................ 98
§6.4 本章小结 ..................................................................................................... 99
III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101
§7.1 全文总结 ................................................................................................... 101
§7.2 研究展望 ................................................................................................... 103
参考文献 ................................................................................................................... 105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 ........................................................... 117
................................................................................................................... 119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收益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收益
最大化一直是企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经营目标。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环境和结构的
变化,在有限资源约束下,有效分析、管理影响收益之要素,提高资源创值能力,
实现企业收益可持续性增长是学术界和业界一直致力研究和探讨问题和方向。
§1.1.1 课题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经济学理论将企业利润定义为企业收益与成本之差,收益又可以
表示为产品或服务的单位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经营成本表示为固定成本和可变
成本之和,公式 1.1 表示利润与价格、销售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vc ccqpCRP
1.1
公式 1.1 中的符号含义为,P:企业利润,R:企业收益,C企业成本,p单位
产品或服务价格,q:产品或服务销售量,
c
c
固定成本
v
c
可变成本。
从公式 1.1 的定义中,经济学理论认为价格、销量、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
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对产品或服务价格、销量以及经营成本等要素的管理和
优化来提高企业的利润。因此,价格战略、规模效应、成本战略成为企业提高利
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早期航空业,由于行业管制、技术以及较高的前期固定投入成本较高,造成
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市场垄断大于竞争。在市场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掌握市
场的少数垄断航空企业通过制定垄断价格的经营策略,获取高额、稳定的垄断利
润。这时期航空企业强调的是价格的作用,通过提高单位资源(如飞机座位)的
价格来实现利润的增长。
60 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业的经营环境和市
场结构、顾客需求层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
许多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提高航空业的经营效率,逐步放开对航空
业的市场进入、航线结构和票价的所有管制(Deregulation,同时加之航空技术
的飞速发展,使得以人民快捷(People’s Express)为代表的中小型航空公司不断
进入航空业市场,这使得航空业市场供给能力逐渐增强,市场结构由垄断逐渐转
变为竞争。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人民快捷等中小型航空公司通过低成本战略来争
协同视角下的收益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2
夺市场份额,强调资源利用率(运载率,Load-factor)的作用,即在降低单位价
格的基础上(例如,人民快捷机票价格低于大型航空公司 50~70%通过提高资
源(如飞机座位)的利用率(即是增加资源销售量)来实现利润的增长,并在一
定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功,以 1984 年为例,人民快捷获得收益近 10 亿美元,利润
6千万美元,盈利能力位于同业之首[1]
采用低成本战略的人民快捷等航空企业打破了大型航空企业的价格垄断,使
得大型航空公司中对价格相对敏感的客源向低价格航空公司流失,这就造成大型
航空企业的供给相对过剩,产生资源(座位)闲置的问题,加之航空业资源具有
易失特性,闲置资源导致大型航空公司利润下降。大型航空公司为了挽回客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也逐步放弃高价策略,也开始了价格竞争。随着航空企业不断
加入价格竞争时,降低成本、降低价格将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价格的降
低,使得航空企业中对价格不敏感的顾客能为企业创造的收益的流失和转移,即
称为价值“稀释”由于受成本的制约,企业难以为需要的顾客提供高增值的服务,
会造成对服务质量敏感的商务顾客满意感知和忠诚度下降;第二个问题,行业的
价格竞争,不断压缩了航空企业的利润空间,当价格低于运营成本时,航空企业
将处于亏损状态。价格的无序竞争将会导致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亏损,“92
空价格血战造成美国航空业 20 亿美元亏损和灾难[2]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面
对日趋开放的航空市场和多元化的顾客需求,传统通过单一的价格或产量调节管
理机制所造成的价值“稀释”或资源“闲置”现象,都会导致航空企业收益和利
润的下降,这促使学术界和航空业界的反思和对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研究和探
索。
为了解决资源价值“稀释”或资源“闲置”而造成航空业利润下降的问题,
英国航空公司的 Littlewood[3]博士1972在其研究中,根据航空企业的特点、
客差异性需求及其需求变化等因素,将航空顾客假设为对时间和服务敏感的高价
值商务旅客或对价格敏感的休闲旅客,并设计航空票价为全价和折扣价两种差异
化价格结构,提出了只要卖出一张折扣价的收益不小于将其保留为一张全价票获
得的期望收益,就可以卖掉这张折扣票的 Littlewood 准则,并依据此准则建立了
二阶分类存量控制模型。在 Littlewood 准则的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航空
输实验室的 Belobaba[4] 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预期边际座位收益(Expected
Marginal Seat RevenueEMSR)理论,通过重复使用静态规则,将两级票价的
Littlewood 模型拓展到了多级票价类型的情况,同时采用启发式方法来计算预订
限制和保护水平,使航班收益最大化。
第一章 绪 论
3
Littlewood 准则和 EMSR 论首次从需求匹配供给的视角对企业收益增长进
行研究,通过对市场顾客细分,制定差异化价格,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有限
的资源(产品或服务)配置给不同层次的顾客,解决获取潜在收益或资源闲置的
问题,这就形成了最早的收益管理(Revenue ManagementRM)思想观点和理
论基础。美国“92 航空血战中,美国航空公司AA根据收益管理的剩余座位
理论,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出客运收益优化系统Passenger Revenue Optimization
System, PROS,并利用该系统细分顾客,为不同层次的顾客提供差异化的价格,
并将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给各个价格层次的顾客,在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之下,获得
5亿美元的盈利[5]收益管理理论在美国航空公司成功应用的案例,推动了收益管
理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随着运筹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
协同学等学科理论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先进技术不断融入收益管
理研究领域,使该理论体系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现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
个重要分支学科。与此同时,收益管理的应用领域也由航空业不断地拓展到酒店
餐饮业、休闲旅游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电力、电信、广播电视、娱乐等众多
服务领域。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航空、酒店、电力、电信
以及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影响日趋增强,如何提高有限资源的对利润的贡献率也成
为我国航空等行业所需解决的课题。
90 年代初,最早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航空
业率先引入收益管理思想、理论及其方法,并应用到经营实践中,对提高航空业
的收益水平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收益管理理论在航空业中的成功应用,引起了我
国学术界和其它行业的高度关注,不仅关于收益管理的学术研究犹如雨后春笋,
而且应用也逐步延伸到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娱乐、广播电视等服
务领域。
虽然收益管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
研究梳理,发现收益管理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不足的地方。第一,大部分理论研
究都集中在定价、存量分配、超订、预测等局部方法和模型上,关于收益管理理
论的系统构架方面的研究较少,这就使得实践者难以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收
益管理理论和思想。第二,收益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格要素的定量优化方面,
关于非价格要素(如人、环境、技术、文化、顾客等要素)对收益影响方面的研
究较少。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环境、技术等非价格要素对企业经营以及收益
的影响日趋增强,在收益管理研究中加强非价格要素的协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收益管理现在已在航空、酒店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娱乐
摘要:

I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1§1.1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1.1.1课题研究背景.................................................................

展开>> 收起<<
协同视角下的收益管理若干问题研究.pdf

共118页,预览1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118 页 大小:828.25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1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