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企业信用风险分析模型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5 4 756.36KB 56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摘 要
笔者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就如何有效降低
信用风险,也就是如何减少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收账款的坏账率进行了研究。
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事先对交易伙伴的信用状况有个清晰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本论文就以此为出发点,在国内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企业在国
际贸易中对交易伙伴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的模型,并对如何有效降低信用风
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一章,是绪论,交代了研究
信用风险的意义,国内外专家对于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
创新点。第二部分,文章的第二章,介绍了信用风险的含义、特点及其存在的理
论依据,然后分别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对信用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方法,最后介绍了本论文所采取的信用风险建模过程。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和
第四章,利用 SPSS 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得出了适合分析国内企业
的信用风险量化分析模型,然后进一步建立了适合分析国外企业的信用风险量化
分析模型,此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第四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通过比较
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信用风险量化分析模型的异同,对我国企业如何降低在国际
贸易中的信用风险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从理论上来说,本论文所构建的信用风险量化分析模型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
了一种新的思路,使他们对信用风险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从实践上
来说,该模型为我国外贸企业如何管理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信用风险提供了一种
新的解决方法,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用风险 财务数据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ABSTRACT
Aimed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ent credit risk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a,
the author studied how to reduce the credit risk, that is to say, how to reduce the bad
loan of account receivabl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our companies. In the course of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having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e partner’s credit status
in advance is very important. Regarding this as jumping-off place, this article
constructed a quantity-analysis model for the counterpart’s credit statu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based on the experts’ study in and abroad. Then the article gave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at is how to reduce the credit risk to the minimum.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Chapter 1, the introduction. I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credit risk, the status quo of studying in and
abroad, the studying method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part is
Chapter 2. It demonstrates the meaning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redit risk and the theory
foundations of its existing. Then it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credit risk by
nature and by quantity at present. At las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urse of modeling
for credit risk. The third part includes Chapter 3 and 4. The article utilizes the software
of SPSS,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 to find a quantity-analysis
model which is available for analyzing the domestic companies’ credit risk. Then the
author constructs the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foreign companies’ credit risk. This
section is the core of the article. The fourth part is Chapter 5 and 6.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models, the author bring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how to
reduce the credit risk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our domestic companies.
As far as the theory aspect is concerned, the quantity-analysis model of credit risk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panies. It impels the management’s
understanding to a high level. As to the practice aspect, this model gives a new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at is how to reduce the credit risk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mpanies. It will bring som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companies.
Key Wordscredit risk financial date factor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1
§1.1 研究信用风险的意义........................................................................................1
§1.2 国内外专家对于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2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
第二章 信用风险的含义及度量方法.............................................................................3
§2.1 信用风险的含义及其特点................................................................................3
§2.1.1 信用风险的含义.....................................................................................3
§2.1.2 信用风险的特点.....................................................................................3
§2.2 信用风险存在的理论依据——信贷博弈思想(以银行为例)....................4
§2.3 传统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法)...................................................7
§2.4 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8
§2.4.1 信用评分方法(Z值模型)................................................................. 8
§2.4.2 KMV 模型 ............................................................................................... 9
§2.4.3 CreditRisk+模型 .................................................................................... 11
§2.4.4 CreditMetrics 模型 .................................................................................11
§2.4.5 对四种定量分析模型的评价...............................................................12
§2.5 本论文所采取的信用风险建模思路.............................................................15
第三章 适用于我国企业的信用分析模型研究...........................................................16
§3.1 研究思路..........................................................................................................16
§3.2 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主成分的确定..............................................................16
§3.2.1 企业样本的选取...................................................................................16
§3.2.2 反映我国企业信用特征的主成分的获取...........................................17
§3.3 判别分析模型的建立与检验.........................................................................26
§3.3.1 上市公司中两组样本的选取...............................................................27
§3.3.2 判别分析得出的结果...........................................................................27
§3.3.3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29
第四章 适用于国外企业的信用分析模型研究...........................................................31
§4.1 主成分的确定:逐渐的改进办法..................................................................31
§4.1.1 国外企业样本的选取............................................................................31
§4.1.2 反映国外企业信用特征的主成分.......................................................31
§4.2 反映国外企业信用特征的判别分析模型.....................................................41
§4.2.1 两组样本的选取...................................................................................41
§4.2.2 判别分析得出的结果...........................................................................41
§4.2.3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43
第五章 比较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信用分析模型的异同及局限性...........................44
§5.1 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财务指标选取的异同.................................................44
§5.2 国内企业特征与国外企业特征的异同.........................................................44
§5.3 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判别分析模型的异同.................................................45
§5.4 模型的局限性.................................................................................................47
第六章 总 结.................................................................................................................49
参考文献.........................................................................................................................5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53
致 谢...............................................................................................................................54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信用风险的意义
当国际贸易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信用交易成为主要的交
易手段,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诚信尚未成为人们的一
种习惯的时候,信用风险管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就更加凸显了。激烈的国际竞
争促使着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不断产生,贸易风险也越来越大,许多企业因此背
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步履艰难,有的甚至无法正常经营,直接影响着我国企业
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而我国外贸企业目前在信用风险管理上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对交易对象缺少足够的信息和资信调查。因此,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我国外贸
企业能否建立起一套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信用形象、信用地位
以及增强信用实力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是决定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并
成为我国外贸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企业的信用风险存在于经营交易的全过程中,从客户开发、合同签订、货物
发运直到货款回收,企业随时都可能出现信用风险。为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
必须对企业的经营交易过程进行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建议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客户
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办法,提升企业的信用风险
管理水平。
中国企业逾期未收回的海外应收账款究竟有多少,到目前为止并无一个权威
的官方统计数据公布出来。在一项对中国 1000 家外贸企业的调查中,68%的企
曾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损,超过半数企业遭遇过“应收账款延迟收付”。
1商务部研究院信息管理部主任韩家平教授则提供了一个结算的数据:我国目前约
有海外应收账款 1000 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会新增 150 亿美元左右。事实上,中国
企业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其坏账率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
坏账率一般0.25%0.5%,而我国有的企业居然高达 30%以上,同时我国企业
的海外欠款时间较长。目前拖欠 3年以上的占 10%13年的占 30%半年至一
年的占 25%,半年以内的有 35%。另据美国商法联盟调查数据显示,当逾期时间
为一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 93.8%逾期半年的,追账成功率为 57.8%逾期两年
左右的,其追账成功率为 13.5%由此可估算,中国现在海外欠款可能的流失率有
多高。2
因此,怎样降低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收账款的坏账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1来源于《世界财经报道》, 2005-12-09.
2来源于《国际商报》, 2006-06-20.
国际贸易中的企业信用风险分析模型研究
2
问题。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交易方是否具有“支付能力”进行
评估。那么,怎样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它进行评估就显得
尤为重要。这也就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1.2 国内外专家对于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信用评级方法主要有专家法、5C 法、特征分析法等这些传
统的定性分析的方法。而在国外使用的信用评级方法主要有 Z值模型、
KMV 模型、
CreditRisk+模型、CreditMetrics 模型等。这些定量分析模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
过去的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从指标化形式转化为模型化形式;二是从对单
个资产(或贷款) 的分析转化为从组合角度进行分析;三是从盯住账面价值的方法
转向盯住市场的方法;四是运用了现代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如期权定价理
论,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五是吸收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比如经济计量学方法、保险精算法、最优化理论以及仿真技术等。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事实上,
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导致对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的定
性。对于信用风险的研究,定量分析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国外的这些定
量分析方法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对于我国企业的适用性并不是很强。因此,能
否构建出适合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模型就显得非
常重要。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在分析了传统的对信用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基
础上,首先收集大量财务数据,计算出一系列的能反映出企业信用状况的财务指
标,然后利用 SPSS 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构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
信用风险量化分析模型。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构造出适合分析国外企业信用状况
的模型。最后,比较出两个模型的差别,并给出解释,继而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本论文主要的创新点是:运用了大量的财务数据和科学有效的方法,构造出
了用于分析国外企业信用状况的模型,此模型对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如何识别
国外企业的信用状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

摘要笔者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就如何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也就是如何减少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收账款的坏账率进行了研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事先对交易伙伴的信用状况有个清晰的“了解”是很重要的。本论文就以此为出发点,在国内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对交易伙伴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的模型,并对如何有效降低信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一章,是绪论,交代了研究信用风险的意义,国内外专家对于信用风险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文章的第二章,介绍了信用风险的含义、特点及其存在的理论依据,然后分别...

展开>> 收起<<
国际贸易中的企业信用风险分析模型研究.pdf

共56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6 页 大小:756.36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