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双核”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4 4 1.81MB 81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1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
§1.1.1 选题背景..............................................................................................1
§1.1.2 选题意义..............................................................................................1
§1.2 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3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3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4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6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9
第二章 区域经济效应相关理论 ......................................... 11
§2.1 研究对象的界定............................................................................................11
2.1.1 京津“双核”的涵义.............................................................................11
2.1.2 京津“双核”区域经济效应的涵义.....................................................11
§2.2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14
§2.2.1 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14
§2.2.2 梯度推移学说....................................................................................15
§2.2.3 中心外围理论...............................................................................16
§2.3 中心城市区域经济效应相关理论...............................................................17
§2.3.1 经济中心城市的基本内涵................................................................18
§2.3.2.中心城市区域经济效应...................................................................20
§2.3.3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的演进................................................................22
§2.2.4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经济结构特征....................................................23
§2.3.5 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协同演化规律................................................24
第三章 京津“双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 27
§3.1 京津区域经济现状........................................................................................27
§3.2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29
§3.2.2 引力模型简述....................................................................................29
§3.2.3 引力模型下经验性推论应用............................................................29
2
§3.3 京津空间相互作用量化分析........................................................................32
§3.3.1 经济空间相互作用强度....................................................................32
§3.3.2 城市经济联系隶属度........................................................................36
§3.4 京津“双核”合作模式的选择.....................................................................37
§3.4.1 城市群“双核”经济中心的理论支持............................................38
§3.4.2 京津冀城市群双核经济中心理论应用的基础 ............................ 39
第四章 京津“双核”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 ............................... 41
§4.1 京津冀都市群的经济结构特征....................................................................41
§4.1.1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现状.......................................................41
§4.1.2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增长...................................................................46
§4.1.3 京津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差异分析...........................................46
§4.2 京津冀都市群内部层级结构........................................................................48
§4.2.1 京津冀都市群城市能级梯度评价方法的选择................................48
§4.2.2 京津冀都市群城市能级城市能级梯度分析....................................49
§4.3.3 京津冀经济圈“核-圈”模式的选择.............................................52
§4.3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京津辐射效应分析........................................................53
§4.4 基于产业结构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59
§4.4.1 京津冀城市群三次产业的结构演变及效应...................................60
§4.4.2 京津冀城市群制造业的空间结构分布...........................................63
§4.4.3 京津“双核”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及其区域经济效应...................65
§4.4.4 京津“双核”服务业的区域服务功能分析...................................67
第五章 促进京津“双核”区域经济效应发挥的对策 ....................... 71
§5.1 积极促进京津“双核”的合作....................................................................71
§5.1.1 京津明确定位...................................................................................71
§5.1.2 合理协调京津产业结构...................................................................71
§5.2 京津“双核”共同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72
§5.2.1 强化城际间的交通网络,加强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72
§5.2.2 建立密切的经济圈城镇体系,建设京津冀经济增长带...............72
§5.2.3 充分利用滨海新区,使其成为京津冀、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滨
海新区”...........................................................................................................74
§5.2.4 加强特色工业园区建设....................................................................75
第六章 结论 ......................................................... 77
参考文献 ............................................................ 79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两者并驾齐驱,已经成为
不可抵挡的潮流。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都在日益加强。
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看, 21世纪取得实际领先地位的将是一批集中若干个现代
化城市的城市群形成的经济区。
城市群是城市空间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城市化的高级形式。城市群的发展对
一国经济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是一国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
实体。例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美国大湖区、日本东海道城市群。这
些城市群利用其优势,聚集了大量的资源,形成了独有的集聚优势,对所在区域
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也一样,当前中国已经
进入都市圈群体化竞争的时代。在城市化进程中, 区域经济日益成为城市经济发
展的主旋律, 中国涌现出一批都市圈或都市群。比较突出的是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 发展速度极为迅猛, 已成为我国经济和人口聚集程度和城
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是引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对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而言,发展较慢,总体上处于较弱的位置。而且
在总体上京津冀地区也处于三大城市群中较弱的位置,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管理,对外交流,技
术贸易和交通的枢纽。“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和国家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客观上要求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
核心带头作用。同时,京津冀城市群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已经被提高到国家的角度,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2008年的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3.2%,标志着北京将进入务业主导的后工业社
会。在这个背景下,要求京津“双核”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带动效应,京津冀产业
分工继续深化,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1.1.2 选题意义
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市经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
整个地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使得生产要
素得到有效的配置,技术扩散、产业结构的升级、转移等推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结
京津双核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
2
构的升级。由于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率。同时,产
业结构的水平也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1]
从理论上来看,区域经济学近两百年的发展中,城市问题一直是一个研究重
点。西方国家对城市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主要集中在
城市土地、城市建设等方面,六七十年代开始,城市经济的研究扩展到了城市化、
城市经济增长等理论方面。我国对它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城市经济在国
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区域经济学家都
曾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过细致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但是研究成果表明,对于
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关于中心城市区域效应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从区
域发展的角度研究京津“双核”以京津冀地区为背景在区域内所占据的地位与作
用,研究“双核”经济的区域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从实践方面来看,“十一五”时期以来,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已经进入
科学发展阶段。研究这一问题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实现统筹区域发展,提高我
国综合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国际方面看,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五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
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群;英国以大
伦敦地区为核心的城市群。这些大城市群对当地区域发展都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可以看出城市群的发展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地区,
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和雄厚基础,积极发展多元化经济,加上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大为改善,极大得驱动了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亚洲太
平洋地区转移,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正值城市群蓬勃发展时期,
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城市群发展的成功经验。
从国内方面看,我国城市群发展迅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的辐射
带动作用及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间开放度加大,崛起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城市
群,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
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三个城市群,经济发展迅速。但京津冀作为极具潜力的中国
第三大经济板块,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虽然
在互动合作发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区域经济联系松散,产业分工还是不够充分。
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辐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因此,研究京津“双核“的区域
经济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京津冀城市群来看,京津冀地区地处环渤海,该区域共有北京、天津2个直
辖市和河北省。这些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
响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安全。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空间演
第一章 绪论
3
进的过程,这种空间演进由是区域内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交互作用组成的,体现了
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作为城市发展的空间最终形态就是各城市之间相互博弈发
展的结果。毫无疑问,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起着
核心的作用。因此本文所研究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其实质就是在一
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动态演进中,研究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对
区域经济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以及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不可忽略的是,这不仅是一个与区域空间经济的现实结构相联系的静态问题,
也是一个与经济发展和结构演化相关的动态问题。因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
是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级化,合理化的
过程,这一过程是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1]因此,从京津“双核”
之间的相互作用入手,从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京津“双核”的区
域经济效应,对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良性循环,加速区域经济板块的
形成,进而提升和带动整个大区域甚至全国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讨论京津“双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着手,层层展开,通过分析京津
冀城市群的经济结构特征,探讨其内部层次划分,以期对京津“双核”的地位和
发挥区域经济效应的路径有一个清晰的阐述。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知识去阐述京津
“双核”对周边城市的区域服务功能以及经济辐射,应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描述
京津对周边地区的区域经济效应,从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来阐述京津“双
核”的区域经济效应,以便更好的发挥京津“双核”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协调
发展,这些是本文要研究京津双核相互作用及经济发展区域效应的意义所在。
§1.2 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本文的核心是从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研究中心城市的动态发展机制
及其区域效应。在本文的理论框架中,城市自身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与
演化机制是紧密结合的,并在一个统一的空间结构里得到讨论,而正是在这样一
个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中,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效应才得以体现。
任何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来
源于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协调问题的专门学科,区
域经济学还是相当年轻的。但经济学历史表明,人们为搞清空间问题早就做过种
种尝试,如比较成本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等。而且,杜能(Thunen)、韦伯(weber)、
帕兰德(Palander)、霍特林、普雷德尔、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廖什(Loesch)和
京津双核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
4
其他学者为空间经济分析作出了各种开创性的工作。但二战以前,区域经济学还
没有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2050年代中期,区域经济学才作为地理
区位一配置问题研究的分析框架,被人们所接受,从而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研究领
域。目前,区域经济学己成了与城市经济问题、交通运输问题和自然资源问题等
有着很多联系的,具有众多研究领域的学科,它为解决随经济学与地理学相交叉
而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统一的方法。[2]
虽然对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问题,区域经济学并没有一个系统的
研究框架,但对于城市、区域空间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却从区域经济学诞生
开始就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这些不同学派和不同角度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本
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世纪初至2040年代,先后出现了四种代表性的区位理论,这些理
都是以经济个体的空间关系为研究对象,尽管观点不同,但是都有对区域发展条
件的分析。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的农业生产布局区位论,1909年德
经济地理学家韦伯的工业生产的布局区位论,1932年德国地理学家科里斯泰勒
城市规划布局区位论,1940年德国地理学家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胡佛的经济趣味研究、廖什的时常区位论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增长
极理论、艾萨德的产业综合体理论以及弗里得曼的中心边缘增长理论等,
Bagnasco(1997) 对“第三意大利”的研究及Porter(1990),Arthur(1994,1996)
Krugman(1997)等人的工作取得显著的成就等使产业集聚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产
业集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不
同等级规模的生产相同及类似产品的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形成了合理的劳动
地区分工体系。
1933年,克里斯泰勒提出中心地理论,认为中心地与周围地区关系密切,相
互依赖,相互服务,并提出了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空间结构问题。[2]
佩鲁的增长极模型,萨缪尔森的循环累积因果论以及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
论都对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做了阐述,这是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布局学被引入中国。到1908年代中期,中国的学者们将
国外区位论的主要思想介绍到国内来,以此来丰富和改造生产布局学.随着计划经
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于中央的简政放权,地方政府越来越负起发展
地区经济的重任,而不再是仅仅依靠中央的大型项目的分配。区域经济要发展,
就要有区别于一般经济理论的应用理论来指导,而这个应用理论正是区域经济学.
摘要:

1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1§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选题意义...

展开>> 收起<<
京津“双核”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pdf

共81页,预览9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81 页 大小:1.81M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8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