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4 4 1.12MB 107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并非直线稳步增长,而是在周期波动中渐升,即在扩张
和收缩或在繁荣和萧条的交替中发展,当经济波动剧烈或萧条严重时,出现危机,
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巨大灾难。从国内外经济波动情况看,国民经
济增长的波动是一个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
移的客观规律。正因为经济波动是客观规律,从本质上可以视为相同事件的重复,
它的明显规律性使得我们可以一定的处理方法来对经济进行合理预测和警示。
然,经济波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削弱波动强度而不能彻
底消除波动。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的背景
自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
风顺的。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而进入80年代后,中国
经济的波幅相对趋缓;90年代基本呈现高起缓落的态势,90年代后期形成了强
支撑的W底”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微波化的扩张期,
持续至今。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波动通过贸易、投资
和金融市场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渠道向其他经济体传导,世界经济波动也会通
过类似渠道作用于中国经济,使世界经济的产出、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与中国
经济波动显示出正相关性,表现出协同性。在这种经济条件开放情况下,我国呈
现出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减小、经济周期延长、经济周期趋同化等新特点。
在市场导向经济中,稳定发展、抑制波动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主要目标。
而宏观经济监测预警作为反映目前和未来经济波动状况的一种有效地工具,已经
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2003 年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曾做出
重要批示:“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善于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
进行宏观调控,要加强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和形势分析,见事快,抓住关键,
调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适时适度进行调控,果断处理问题。这要求
我国政府机构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新规律、新特征,分别建立经济监测预警体系,
及时制定经济政策,熨平经济波动,减少经济损失。
区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总量指标都要在区域经济中实现,区域经济运行状况如
区域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
2
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在和未来。因此,研究区域经济监测预警,
价地区经济运行状态,为当地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保持区域经济的
良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1.2 选题的意义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区域构建了符合当地情况的经济监测预警系统,但仍然
有一部分省没有构建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本文试探讨以省为单位区域经济监测预
警系统的构建,为当地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政府抑制地区经济
波动,维持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手段。区域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作用及
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正确评价当前经济运行的状态,恰当地反映经济形势的冷热程度,并能承
担短期经济形势分析的任务。
2)可以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描述,并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在重大经济
形式变化或发生转折时,能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决策者要制定合适的政策,防止
经济发生严重的衰退或经济过热。
3)及时反映地方政府经济调控的效果。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进行预警并不
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对经济运行中的不正常状态进行及时调
控,使经济正常运行。区域经济预警结果为经济调控提供客观的、科学的依据,
是经济决策的科学化的工具。
4)为政府制定经济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区域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可以为经济
措施、内容及出台时机提供必要的信息。政府在适当的时间出台改革措施,更有
利于平抑经济波动。
总之,区域经济监测预警是地方政府制定计划、规划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
以回顾过往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重要是为制定未来经济发展战略提
供参考,在政策模拟、经济结构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等许多方面发挥重要的
作用。
1李社环,梁勤星.经济景气观测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第一章 绪论
3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 经济监测预警
经济监测预警是对经济进行总体的、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判断;
通过对众多统计数据的全面整理,做出经济发展状况最终的判断,是对庞多繁杂
的统计数据认识上的进步和飞跃;是对表征经济活动过程现状的一系列指标进行
的监督和量测,并根据对过程规律性的认识,从监测结果出发,对经济活动未来
可能发生的转折和重大变化提出警报。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含义是指运用理论分
析方法、经验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等对宏观经济循环波动这一特定现象进行
一整套经济监测、经济评价的体系。它是利用一系列经济指标建立起来的经济“晴
雨表”“报警器”它之所以能像“晴雨表”“报警器”那样发挥监测和预
警的作用,第一是因为经济本身在客观上存在着周期波动;第二是因为在经济波
动过程中,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指标率先暴露或反映出来。
§1.2.2 区域经济监测预警
经济监测预警可以从时间的范围划分为短期监测预警、中期监测预警和长期
监测预警。划分短期、中期和长期监测预警的时间标准无法明确加以统一。但一
般来讲,短期监测预警是指 1-2 年以内,甚至更短,如几个月、几周等。中期—
般是指 2-5 年以内,而长期则是指 5年以上的监测预警。总的来说,预警的精度
随着预警周期的延长而降低。
此外,经济监测预警还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为微观层面的监测预
警、宏观层面的监测预警以及地区与部门层面的监测预警。微观层面预警是指针
对一个企业或公司范围内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并预警,如企业监测预警系统;
观层面预警是指对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总量进行分析和预警;而地区与部门
层面预警则是以一个部门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其经济发展方向进行
预警。
当然,这些划分不是绝对的。一个实际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常常是各种形式的
组合。本文所研究的经济监测预警对象是区域经济短期监测预警系统。按照我国
行政区划设置和行政体制规定,我国国民经济可分为中央经济和地方经济,地方
经济又包括省、地()、县三个层次。我们选择以省为单位的区域经济运行状况
为研究对象,对该省一年内经济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监测,在经济运行状态出现
过冷和过热时,及时或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为当地政府制定经济调控政策提供有
效的决策依据,促进当地经济良性循环和发展。
区域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
4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经济监测预警研究综述
虽然经济监测预警的思想产生于19 世纪末与20世纪初。但是从严格系统意
义上讲,经济监测预警的正式产生应该定在20世纪30年代所发生的资本主义第一
次全面深刻的经济危机之后。因为也只有从这个时候起,西方经济学家才开始普
遍承认资本主义也有大危机,资本主义经济也会产生警情。
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体上
经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880-1930
1888年,法国经济学家福里利在巴黎统计学会,提出了用不同颜色对经济运
行状态进行气象研究。他在“社会和经济气象研究”的论文中,以黑、灰、淡红
和大红几种颜色,对法国1877年—1887年的经济状态进行了评价。
然而,在西方经济学界中,公认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是从美国开始的。1909
年, 美国的巴布森统计公司,在其刊物上发表巴布森“经济活动指数”,它是
反映美国宏观经济状态的第一个指示器。
1911年,从事景气监测的美国布鲁克达尔经济研究所也编制并发布了涉及股
票市场、一般商品市场和货币等方面的景气指标。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
是美国哈佛大学由珀森斯教授领导下的景气监测研究。
1917年,哈佛大学设立了从事景气监测的“经济调查委员会”由珀森斯主
持了更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工作。编制了“美国一般商情指数”(即哈佛指数)
数是由13项经济指标数据根据实践差异关系分别编制的,包括投机指数、生产量
及物价指数和金融指数三类。从历史数据拟合看,哈佛指数较好地反映了20世纪
美国4次经济波动。哈佛指数的编制方法在英国、瑞典、德国先后得到效仿,同
时,法、德、意、奥、比、波、日等国也相继开始了景气监测、预警的研究。
2)第二阶段(19301960)
在哈佛指数预测1929年的资本主义第一次经济危机失败后,许多专家、学者
开始对宏观经济监测预警进行研究,并对先前的监测预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
进,经济监测预警开始进入实际应用时期。
1937年,美国经历了一次特大危机之后,全国经济研究所首脑密契尔应美国
财政部长的要求,开始了利用经济指标判断衰退结束的转折时间的研究,提出了
经济波动是一个在宏观经济系统中逐步“扩散”的过程,因此各部门经济波动在
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第一章 绪论
5
在战后50年代,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取得了重大进展。1950年,美国经济
研究所的经济统计学家穆尔,在30 年代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新的景气监测
系统的建立工作。这个系统以宏观经济综合状态为测度对象,指标分为先行、
步和滞后三类,采用了新的多指标信息综合方法——扩散指数(Diffusion Index
缩写DI)。该指标分别由先行、同步、滞后等21项指标组成。至此,景气监测方
法开始步入正规化,其要点有三:
第一,以扩散指数来综合描述宏观经济波动情况,避免单指标平均化的不准
确性。
第二,以当前经济状态为参照,构成先行、同步、滞后三类指数,以先行指
数预报可能出现的景气转折点,以同步指数评价经济先行状态和发展水平,以滞
后指数验证周期的完整性。
第三,规范化方法体系对付于诸如指标范围(信息来源)指标体系修订(维护
方法)等都有明确建议。
3)第三阶段(1960—现在)
60年代开始,景气监测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61年,美国商
务部正式将美国国民经济研究署(NBER)景气监测系统的输出信息在《经济循环
发展》上逐月发表,以数据和图表两种形式提供宏观景气动向的信号。至此,
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已从民间研究走向官方实际应用的阶段。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首席经济统计学家希斯金,通过对个别指标振幅的
标准化提出了合成指数法(Composite Index)。合成指数本质上是一种多指标加权
平均,在制作中多次使用标准化、求对称变化率、差分和趋势调整技术,使对经
济波动幅度的描述更科学,成为监测预警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
60年代,具有评价功能的监测预警信号指数开始出现。
1965年,法国政府为配合第四个五年计划制定了“景气政策信号制度”
助不同的信号灯颜色,对宏观经济状态做出简明、直观的评价。
1968年,日本经济企划厅在经济白皮书中发布了“日本景气警告指数”
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日本经济分别以红、黄、蓝等颜色给出评价。1970年,
邦德国也由国会专家委员会编制了类似的警告指数。
监测预警系统信息源开始拓宽,引入了预期调查方法。预期调查是由联邦德
IF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开发出来,是二次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信息采集方法。
这种调查中的问题是以定性判断的选择题形式,调查对象只需就调查内容的上
升、下降和不变做出选择即可,最后成为“气候指数”(Climate Index)。“气
候指数”一般有商业气候、消费气候和经济气候。这些气候指数与景气指数一样,
区域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
6
能对经济运行超前预测。
1979年,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与美国的国防经济循环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
一个“国际经济指标系统”
(IE)用以监测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景气变动。
1978年,
拥有西方20多个工业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通过决议建立了应用
行指标系统监测成员国经济动向的机构。
2、国内研究的综述
我国对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是以国民经济运行出现重大的问题为实际
背景的,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88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该阶段主要以引入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为主,并对
我国的经济循环波动的长度及经济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后便迅速转向了经
济波动监测预警理论与实证研究。
在这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吉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进行的“我国经济循
环的测定和预测”并于19873月通过专家鉴定。19874月,国家科委中国科
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制的“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波动的动态分析与宏观调节问题
探讨”报告。
19879月,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研究讨论会,“全
国青年统计科学讨论会”,由国家统计局委托东北财经大学召开。
1988年开始发展至今,为研究的第二个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寻找我国经济
波动的先行指标。主要研究成果有:
1989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宏观经济监
测与分析研究组在35个月度经济指标中,选出了13个先行指标、13个同步指标、
9个滞后指标,并运用DI对三组指标的运行轨迹进行了测算。同年,国家统计局
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监测课题组设计了六组综合监测预警指数,并把指数的
运行区间划分为五个灯区,显示经济循环波动过程中的冷热状态。90年代后,
警之风席卷全国,一些单位和部门相继开展了宏观经济的景气调查和监测预警的
分析工作,把对宏观经济监测预警问题的研究推向高潮。
1990年,毕大川、刘树成主编出版了《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2一书,是对
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问题从理论到应用进行全面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1990年,国家统计局进行了《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课题,并且完成了
综合性的软件系统,应用于经济发展趋势推断、经济运行预警预报、经济变量间
协调行为和政策效用分析等研究。
1992年底,由张泽厚主编出版了《中国经济波动与监测预警》3一书。随后
全国一些省市、地区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顾
海滨等人开始了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研究,1992年出版了《中国工农业经济预警》
2毕大川,刘树成.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张泽厚.中国经济波动与监测预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并非直线稳步增长,而是在周期波动中渐升,即在扩张和收缩或在繁荣和萧条的交替中发展,当经济波动剧烈或萧条严重时,出现危机,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巨大灾难。从国内外经济波动情况看,国民经济增长的波动是一个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正因为经济波动是客观规律,从本质上可以视为相同事件的重复,它的明显规律性使得我们可以一定的处理方法来对经济进行合理预测和警示。既然,经济波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削弱波动强度而不能彻底消除波动。§1.1问题的提出§1.1.1选题的背景自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

展开>> 收起<<
区域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pdf

共107页,预览1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107 页 大小:1.12M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0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