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演进过程中的空间不匹配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4 4 648.65KB 62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对于“空间不匹配”现象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 John F Kain 于
1968 年提出了这一理论的雏形。按照他的理解,工作岗位的郊区化和美国城市
普遍存在的居住隔离是造成城内工作技能不足的居民失业率较高、收入相对较低
和工作出行时间偏长的主要原因(Kain,1968)。虽然这一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
产业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迁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深刻的
影响,必须从全面的角度考察这一问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对理论进行适当的修
正,可以将其应用于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
§1.1 问题的提出
单纯讨论空间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必须结合人的因素。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
移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流动人口在
就业地的社会影响伴随产业转移的推进而产生。在这一过程中,失业和下岗人员
的就业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集中体现于
制造业领域之内。如果将关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中国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其它在
劳动力方面具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虽然“空间不匹配”现象显示出某些
积极的转变,但其负面影响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总体而言“空间不匹配”影响产
业结构演进的顺利进行,并客观上导致一部分人群成为“弱势群体”。空间距离的
延伸是其表现形式,而其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以供需调节的市场机制和制度安排
的影响,择业者与企业之间的不协调对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消极影响。在中国产
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空间不匹配”的出现具有必然的因素。与其它出现该问题
的国家相同,这一问题不可能完全消除(至少信息的不对称将导致供需之间的不
协调),但是其程度可以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在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处于
体制转型期的经济体内研究并解决“空间不匹配”问题无疑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较为分散,尚没有以“空间不匹配”作为阐述的切入
点,周江评在《现代城市研究》2004 年第 9 期以“空间不匹配”假设与城市弱势
群体就业问题:美国相关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为题发表的论文介绍了国外对
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成果并指出这些成果对于国内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国
内的研究较多的采用“弱势群体”作为论述的切入点,但是大部分研究成果着重
区域经济演进过程中的空间不匹
2
于论述既有的社会事实,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角度对此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和建议,未能以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机制,同时也没有对国外的研究成果
加以借鉴,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同时,“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运用中产生了泛化
现象,涵盖的范围不断扩展(部分研究成果甚至将大学本科毕业生称为弱势群体)
针对性下降。
相对而言,国外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同时其系统性也随着研究成果的增加
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自 1968 年 John F Kain 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对此问题的研究
不断增加。上世纪 70 年代中“工作可达性(job accessibility)的概念被
提出,作为研究“空间不匹配”和不同社会人群城市就业水平差距的新视角(本
文对此概念不做深入的研究)80 年代,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特别
是的经济重构,新移民,持续郊区化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变化), 关于“空间不匹
配”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产业结构问题,而是扩展到关于空间和劳动力市场之间
的互动。随后,相关学者指出,应该在一个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和定义“空间不匹
配”。进入上个世纪 90 年代,研究成果同样丰富,Holzer 在 1991 年的论文《The
Spatial Mismatch Hypothesis: What Has the Evidence Shown?》中回顾了此前
关于空间不匹配的研究,在研究了城市经济和劳动经济学中的空间不匹配模型对
空间不匹配的验证和空间不匹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空间不匹配可以解释
部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就业差距,但是其作用力大小待查”的结论;Kain 在 1992
年回顾了住房市场中对黑人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的有关文献,进一步强调了空
间不匹配的存在和其对住房、结业和教育等决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Preston 和
Mclafferty 在 1999 Spatial mismatch research in the 1990s:
Progress and Potential》是被引用较多的关于此问题的文献(共被引用 83 次)
指出交通、工作技能、社会关系、信息渠道和职业等都会影响谋职者和雇主对空
间距离的感知,这一感知对就业市场产生影响。
第二章 相关文献的回顾
3
第二章 相关文献的回顾
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美国城市内少数民族人口的失业和贫困现象成为美国经
济学家研究的焦点。1968 年的《经济学季刊》刊登了 John.F.Kain 开创性的论文1
在这篇论文中,Kain 指出:工作岗位向郊区转移和城市少数民族的流动性受到限
制共同导致了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失业与贫困。其原文为:
Relying on econometric analyses of 1952 and 1956 work place and residence data
for Detroit and Chicago workers, I concluded that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se
housing markets, and the serious limitations on the residential choices of
Afro-American households it produced, affec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onwhite
employment and reduced nonwhite employment in both metropolitan areas.
Sub-urbanization of employment aggravated the later problem.
由此产生了“空间不匹配”这一概念。
此后,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美国城市人口生存状况的成果逐渐增多,支持与
反对 Kain 论点的经验性研究成果并存。同时,非洲裔美国人、新移民和妇女等人
口组成部分也被纳入研究范围。周江评在介绍 Kain 和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论述中
2将这一概念译为“空间不匹配”假设Spatial mismatch hypothesis希望对学术界研
究处于变革时期的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问题有所帮助,这是国内第一篇
系统介绍这一学术观点的论述。
§2.1 Kain 的贡献
实际上,Kain 早在 1964 年便在一篇论文3中提出了其基本的学术思想,但是
在当时没有得到重视。在调查 1965 年发生在洛杉矶的一起暴乱时,一位调查员在
撰写调查报告时运用了这篇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在报告中指出4:暴动的原因和困
扰城市非洲裔美国人的问题是就业问题。对这一地区的调查5
14%的家庭拥有汽车,而洛杉矶其它地区的汽车拥有水平至少达到了 50%。因此,
根据这一报告的建议,这一地区的公共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是“空间
不匹配”假设第一次得到应用和验证。1968 年对另外一次骚乱的调查中,Kain
1Kain J F. Housing Segregation, Negro Employment, and Metropolitan Decentraliza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8,82:17597.
2周江评,“空间不匹配”假设与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美国相关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现代城市研
究,2004.9。
3Kain J F.The Effect of the Ghetto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Level of Nonwhite Employment in Urban Areas.1965.
4转引自: Kain J F. The Spatial Mismatch Hypothesis: Three Decades Later. Housing Policy Debate,1992,3(2):
371460.
5其名称为:Governor’s Commission on the Los Angeles Riots 1965.转引自:Kain(1992).
区域经济演进过程中的空间不匹
4
的观点再一次得到了证实。由于骚乱的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这一调查被给予了
高度的关注,Lyndon Johnson 总统亲自任命对该事件的调查组。在 Kain 参与
和协助下,调查小组得到的结论与 1964 年调查的结论基本相同,在其调查报告6
做出了如下陈述:大量新增就业机会出现在城市郊区,这一趋势仍将延续。虽然
城区范围内商业活动的繁荣提供了部分新增就业机会,但是制造业的转移和零售
活动的降低抵消了这种效应,在很多场合甚至减少了城市范围内的就业机会。其
原文为:
Most new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do not occur in central cities, near all-Negro
neighborhoods. They are being created in suburbs and outlying areas—and this trend is
likely to continue indefinitely. New office buildings have risen in the downtown of large
cities, often near all-Negro areas. But the outflow of manufacturing and retailing
facilities normally offsets this addition significantly—and in many cases has caused a
net loss of jobs in central cities.
这两次事件使 Kain 的学术思想得到重视,因此 1968 年的论文受到了相当
的关注。
“空间不匹配”假设认为:随着就业机会尤其是低技术含量的就业机会向城
市外转移,美国城市内的少数民族人口获得工作的可能性降低,这将导致贫困和
失业,而贫困和失业将使就业状况近一步恶化;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的距离和就
业机会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两者之间空间距离的增加的确
将影响城市少数民族获得位于郊区的就业机会,这是因为:克服空间距离的成本
增加,在支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边际上的退出;获得有关工作信息的成本
可能增加,边际上同样存在着退出;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企业更加乐于雇佣居
住地接近工作地的就业者,这将减少出现其它情况的风险。因此在假设其它条件
不变时,Kain 的推论是正确的,但是这将影响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Kain 提出的
理论有待于完善。
另一方面,这一逻辑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解释为何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距
离的增加对少数民族人口的负面影响高于对其它人群的影响。Kain 认为这是因
少数民族人口的居住地选择受到限制,缺乏有效流动的能力,这种解释体现出某
些美国经济的特点。无疑,这一观点认为意识形态因素能够部分解释这一现象。
从意识形态角度解释经济问题超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边际分析难以处理不
能被量化的变量,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解释需要超出新古典的范围。如果需要借助
意识形态分析这一问题,道格拉斯·诺思的结论7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6National Advisory Commission on Civil Disorders 1968,p392.
7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议本)p53
第二章 相关文献的回顾
5
充分考虑交易费用的新制度经济学中,意识形态的作用被充分重视,可以对“空
间不匹配”假设的解释做出贡献。即便如此,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和复杂性决定了
从这一领域入手实属不易。Kain 所处的时代限制了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虽然存在不足,Kain 的贡献依然是决定性的——推动美国城市人口问题成为
关注的焦点,并为之后的若干学者提供了启迪。在之后的近四十年内8Kain 与其
他学者共同推动了对这一概念的研究。
§2.2 对“空间不匹配”的进一步研究
所谓的“空间不匹配”即指工作岗位、新增就业机会和居住地之间存在的
盾。这一矛盾意味着:首先,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转移,对城市劳动力的需求
减少而对郊区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其次,城市人口的流动受到限制,这种限制可
能表现为民族问题,在不存在民族问题的经济体内可能表现为利益集团之间的冲
突。即使存在某些意在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安排,公众的习惯性思维和行动方式
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第三,空间距离的增加降低了获得就业机会信息的可能
性。针对这些条件,不同的研究成果显示了不同的见解。
1969 年,Mooney 在其成果中对非洲裔美国人的就业水平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得到的结论为9
ADUR 24.019.086.263.0
其中
R
1960 年生活在市中心
最穷的人口调查地块中非白人男性有工作的概率;
U
25 个大城市的平均失业率;
D
为适合非白人男性的工作岗位在全部工作岗位中的比例;
A
为生活在市中心的
非白人男性在郊区工作的概率。Mooney 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当时 25 个非洲裔美国
人数量最多的大城市,因此其结论具有可信度,周江评在其论文中也认为这一模
型支持了 Kain 的结论,但是 Monney 的模型与 Kain 的结论之间只是存在松散的联
系,因为模型中变量
A
R
的影响并不强烈,而在 Kain 的成果中
A
则是一个相当
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
D
的系数小于
A
的系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Mooney 是最
早研究 Kain 观点的学者之一,更进一步的探索在上世纪 70 年代得以展开。
§2.1.1 反对 Kain 观点的研究成果
永真的命题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张五常用“套套逻辑”10形容这种命题,
并给出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四脚动物有四只脚。虽然 Kain 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
支持,但是反对的声音依然存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反对“空间不匹配”假设
8Kain 2003 821 日逝世于美国德克萨斯州。
9转引自周江评(2004
10 张五常,《经济解释》,第一卷。
区域经济演进过程中的空间不匹
6
的研究成果并不罕见。
最早的异议来自 Offner 和 Saks。1971 年,两位学者利用和 Kain 相同的数据,
采取了不同的回归方法,得到了和 Kain 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即使是在不同人
种混合居住的区域,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水平也没有得到显著提高11
在所有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中,Kain 认为 Bennett Harrison 的态度是最坚决的,
“空间不匹配”假设本身和根据 Kain 意见制定的安排都受到了他的批评。在 1974
年的论文中12Harrison 认为:在郊区居住的非白种人在收入水平、就业水平和职
业地位等三个方面落后于居住于城市的非白种人。因此,他反对“空间不匹配”
假设。Kain 在其论述中阐述了其对 Harrison 的评价13
In making this inference, Harrison is the first of several authors to confuse the
prediction that black employment and earnings would be higher in the absence of
housing market segregation with the very different prediction that the black residents of
the few, small black suburban concentrations that exist with housing market
discrimination would have higher employment and earnings than the residents of
central-city nonpoverty neighborhoods, or what I have referred to as ghetto suburbs.
Harrison 使用的数据见表 2-1。
表 2-1 支持 Harrison 的数据14
居住地
收入水平(美元/周)
失业率(%)
职业地位(%)
白种人
城 区
贫困区
93.33
其它地区
123.67
郊 区
133.58
同样对“空间不匹配”假设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还包括Masters。在1974年的论
文中15,Masters明确的反对Kain的观点。他采用了1960年人口普查中65个标准都
市统计区域(Standar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的平均数据,用于衡
量空间不匹配程度的标准包括:(1)差异指数16(2)居住于非白种人社区的非白
11 9
12 Harrison, Bennett.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ub urbanization, Minority Opportunity,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Central City. 1974.转引自:Kain(1992)..
13 Kain J F. The Spatial Mismatch Hypothesis: Three Decades Later.Housing Policy Debate,1992,3(2): 371460.
14 12
15 Masters S H. Black-white income difference: Empirical studi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16 本文第三章中对这一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对于“空间不匹配”现象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JohnFKain于1968年提出了这一理论的雏形。按照他的理解,工作岗位的郊区化和美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居住隔离是造成城内工作技能不足的居民失业率较高、收入相对较低和工作出行时间偏长的主要原因(Kain,1968)。虽然这一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迁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深刻的影响,必须从全面的角度考察这一问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对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正,可以将其应用于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1.1问题的提出单纯讨论空间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必须结合人的因素。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是中...

展开>> 收起<<
区域经济演进过程中的空间不匹配.pdf

共62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2 页 大小:648.65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