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其绩效评级--基于浙江省农信社改革的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5 4 1.12MB 108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1.1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与金融的发展休戚相关。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三农问题要得到良好解决,离不开农村
金融的支持。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是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基础力量。
根据20056月末的统计,我国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达10299亿元,占全部金融机
构农业贷款余额的87.5%,对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体制几经变革,先后历
经了创建时期(19511957)、严重挫折时期(19581979)、农行代管时期
19801996)、行社分离时期(19962003),发展道路可谓曲折12003年开
始的新一轮农信社改革试点,着力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目前仍在进行之中。
事实上,在新一轮改革开始前的 2002 年末,我国农信社总体已处于较为严重
-8.45%,-
1217.2 亿重资不良37%共计 5147 亿10
年亏损,亏损面达 33.5%2。在这种严重负净值和高比例不良资产的情况下,我国
的农村信用社显然缺乏持续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所以,在 2003 627 日,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浙江、江苏等 8个省(市)作为第一批单位,展开改革试点。随后又于 2004 8
将试点扩大到另外 21 个省(市、区)。自此,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铺开。
新一轮农信社改革提出要解决两大主要问题,提供四项支持政策。
解决两大问题:
1. 改革农信社产权制度,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以解决“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
题谁负责”难题。产权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作制,根据各
地的情况具体选择,不搞“一刀切”。
2. 改革农信社管理体制,明确规定由地方政府负责对农信社的管理,由国家监管
机构(主要是银监会)依法实施监管,微观决策上由农信社自我约束
担风险
提供四项支持政策
1. 2003 112005 西部试点农信社一律暂免企业所得
其他地区试点农信社,一律按应纳税减半征收2003 11,对
1 盛松,应柏荣,黄翔.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金融研究,2001(10):42-49.
2 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中国民银行网站,2004-8-3.
1
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其绩效评价:基于浙江省农信社改革的研究
试点农信社的税按 3征收
2. 对试点农信社采取两种方资金支持,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一是由
银行2002 资不抵债额的 50%安排专贷款,金融机构准备
金存款减半,分为 3年、5年和 8年,由省政府统是由民银
行发据,资扩股、达到一定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信社的
不良贷款,期两年,并按适率分年付息些票据不能流通转让和抵
有条件提前兑付
3. 对亏损农村信用社行国政策办保储蓄而多补息给
予补贴,由政部统筹安排
4. 在民贷比地方,实政策。贷款可在基
率的 12倍范围内浮动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率不上,个别风险较大的不
超过 1.2 ,对受灾地区的农贷款,当下
按照改革之初央行行长周小川点,中政府在新一轮改革中扮演角色
括成三句话“正视并农信社的历,提供连续的正向激励机制,
止走路和防范德风险显然,中改革农信社产权与管理体制,
过央贷款和置换,以及税收率政策,期建立严监管与“
正”机制,实现“花钱买机制”的目
,新一轮农信社改革能否真正实现“花钱买机制”改革能否真意义
上改革产权制度、管理体制、遏止行政干预增强支农效果?连续正激励
机制会不会又是一免费午餐这显然是一个意义题,值得深
研究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由于新一轮的农信社改革处于进行之中,存在各在所
检验理的标准整而准确的判断改革必须通过革的
检验改革成,是否带来农信社不良资产的降低赢利能力的提
高、支农效果增强最终还是要通过对农信社的绩效评价量。
此外考虑到我国的地异性改革地制机制活性
因此,本择在新一轮农信社改革批试点省份之一的浙江省不同
进行改革与绩效评价研究,以期提供理论与实借鉴意义
§1.2.2 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的方法决于的目的与内容。本用了体与典型例相合的
2
第一章 绪论
方法既有事实又有逻辑推理,重定与定量分
用。据的处理上,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来明问题。此外,将补贴赖指
的经模型绩效评价的分中,以量农信社的业可持续是本
的一大创新点。
§1.3 框架
主要以下个方面展开论
(一)绪论。
)合作金融的理论与实。在对合作金融及异基础上
重对各国合作金融的发展详尽,总相关经以供学习借鉴
(三)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主我国农信社的发展
、基本状况、主要问题展开论
(四)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争议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以来的各种争议
开论在此基础上,出本判断
)改绩效评价建立:以浙江省为例。在对改革以来浙江省农信
社的覆盖和经质疑的基础上,通过对资产准备进行规范再调
使调整后的利润总额能够反映真实状况。此外,风险评价预警指标补贴
赖指数模型引入使农信社改革绩效评价得以建立。
)农信社改革的绩效评价:基于浙江省的分取杭州联合银行、鄞州
银行、平阳县农信社作为本案例,绩效评价进行分,得出论。
论与政策路。
§1.4 的不足
1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开始考虑到改革续不
新的情况出现,这是本的分所难以的,因此论难会存在不足。
2由于农信社信的的,相关在进
风险评价预警指标评分、计补贴赖指数时存在据缺,部分能进行大
胆估计,也未改革前后的具体值进行对比,这是本之一。
3,各地农信社在经状况上,本
的分不能反映农信社的平,改革的绩效评价也需要因地制
3
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其绩效评价:基于浙江省农信社改革的研究
4篇幅,本合我国农村改革的大背景展开研究在社会主
新农村建的大环境下,国家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储蓄
式分家,这影响到农信社统的激励约束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4
合作金融的理论与实
章 合作金融的理论与实
§2.1 合作社与合作金融
§2.1.1 合作社定义及
根据国劳工组织 1994 年的定,合作社是一个自组织在一的民主组织
形式,具共同的目。社同等出资、共担风险、共同活动
公认“合作社 7”成1995 年国合作社100 曼彻斯
主要内容包括:自与开;民主管理、赢利和社
员参与分自主和不负债原教育和信;社合作原
社会3
§2.1.2 合作金融定义及
合作金融是按照作制组建的,以金融资产形与,并专事规定
范围金融活动经济形式。判断一种经济行为是合作金融的,主
依据以下标准:合国际通行的合作制原;是的股本金为资本;
为主要服务对;是以基本的金融业务为经营内容
具体到我国的合作金融定上,根据 1997 《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
97 规定”),合作制可理解为“由社股组成、实行社民主管理、主要为社
提供金融服务”1998 年的《国务院发中国民银行关于进一农村信用合
作社改革管理作的见〉基本沿用“97 规定”的定合作
制原为“自股、民主管理和主要为股社服务”
因此,国对合作金融的基本经济特征反映四方面内容:自
互助共济民主管理赢利性它表明,合作金融机构在理论上似乎更接
政府共机构:由自行决定与与股份行一
制;己独立的是各成
§2.2 合作金融的及异
§2.2.1 合作金融的制度优势
合作金融不论在发达国家是在发展中国家均广泛存在在不同的经济发
阶段良好的适应性,具体现在:
1金融资本
力的有效结合与合作,方的充分调动
2合作金融制度建立了一种相对有效激励约束机制。这种市场化的激励
3 .国信用合作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2000.
5
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其绩效评价:基于浙江省农信社改革的研究
机制,以全体社共同信基础,依靠团队精,将、经
为一,实现激励的相
3合作融作一种创新制度,交易本,
交易的不确定有效市场风险打破市场断并使外部部化等4
§2.2.2 合作金融的制度缺
由于合作金融组织不以为目的,管理权,通过
管理所得到能资本化为管人财产,导致行为
比之其他的组织5制度缺主要:
1激励金融
难产创新,经济激励不足。姆塞茨(1999)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管理
经济余的权这种违背了合作制的组织原
2:由金融
的监从而提高行成本。
3:为合作
织的重大事务均由全体社共同决定,导致了决策过程复杂,大
率。在不断加的市场面前,限性出。
4资本能力不足:合作金融组织在条件股金量、股金
的权等方面的严格限使资金来有限,不存激励。另外,
自由退社,将自由资本量,扩大经营风险
5了主
制在作制度不充分,影响的实现。民主
立在平之上,强调不能达到正的民主。
实,合作金融的制度缺于合作制本。合作最初的原因是由
于外部制度的供弱势提供服务,从而势群
建的在服务于成的一种组织形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社的共同
不是组织合作制济组织的根本在于组织的同
和业伙伴同一果二达到一定度,
作社或者化为利企业,或者公益业,从而6
§2.2.3 合作金融的
所谓合作金融的,是各国经济发平不提高、金融市场
加强背景,合作金融组织为适应这种变化,对和原出不
4 拉坦.诱致制度变理论.财产权与制度变.:书店,2001.
5 姆塞茨.权、制与.北京:经济,1999.
6 .合作社制度及专会实的制度经济析.中国农村,2001(4):36-48.
6
摘要: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 绪论§1.1问题的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与金融的发展休戚相关。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三农问题要得到良好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是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基础力量。根据2005年6月末的统计,我国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达10299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87.5%,对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体制几经变革,先后历经了创建时期(1951-1957)、严重挫折时期(1958-1979)、农行代管时期(1980-1996)、行社分离时期(1996-...

展开>> 收起<<
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其绩效评级--基于浙江省农信社改革的研究.doc

共108页,预览1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108 页 大小:1.12MB 格式:DOC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08
客服
关注